青壮年外出打工,村庄渐渐“空心化”,这曾是肥城市老城街道面临的一道难题。
“我们坚持因村制宜,对离中心村较远、规模小、基础设施不完善的自然村庄实施自然村向中心村集中项目,将自然村向中心村集中与危房治理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重点工作深度融合。”老城街道党工委书记王宜强说。据悉,老城街道已计划在7个行政村率先开展实施“增减挂钩”,预计拆旧复垦土地达260余亩。
(资料图)
近日,记者来到老城街道李庄村,来探寻这个“空心村”扭转不利发展势头后的新故事,感受乡村发展新脉动。
“土房换楼房,土路变水泥路,家里就能洗澡、上厕所,冬天有清洁取暖,日子越过越舒心。”提起空心村改造,老城街道李庄村村民孙燕勇感受颇深。
走进李庄村,一幢幢新颖别致的居民楼房鳞次栉比,一条条干净整洁的水泥道路纵横交错,一排排道路两侧的绿化树木整齐划一,一套套简约精致的农民公寓朴实大方。曾几何时,李庄村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,农宅空置率达到80%以上。
“我们把尊重群众意愿放在首位,搬不搬、怎么搬、往哪儿搬,都由群众决定。” 李庄村党支部书记、村委会主任乔永军说。
据悉,李庄村户籍人口是772人,但村干部通过走访摸排发现,目前全村常住人口只有124 户,208 人,平均年龄55岁。2019年以来,就有村民陆续向李庄村村委反映,存在居住房屋破旧、居住环境较差、出行距离公路较远等问题。
如何做到“中心村建得起、农户搬得进、旧村拆迁复耕得了”成为李庄村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。
新村易建、旧村难拆。故土难离,导致李庄村美丽乡村建设“上热下冷”,效果不好。“为此,我们积极统筹规划,强化政策保障,为后续治理打下坚实基础。”乔永军说。在搬迁选址问题上,李庄村两委多次召开党员会、群众代表会,充分征集各方意见,最终选择由百兴庄自然村向乔峪自然村集中。同时,研究了“先拆后建”的搬迁方式,按照一亩地23.5万元的金额,百兴庄33亩土地增减挂钩计划获批补偿款近800万元,其中20%作为中心村集中工作的启动资金。
“担心没有房住,我按你租房的价格给你补贴,一年之后新房必成。不想在村住,咱也可以折成钱,咱拿去盖新房子,只要李庄村党支部还在一天,咱就一天不用担心没房住。”对于群众所担心的居住问题,乔永军给了这样的答复。
为了最大限度惠及群众,李庄村还制定了货币补贴和住房补贴两种安置方案。群众可选择按照旧房每平米600元的价格享受安置补贴,也可选择乔峪自然村高标准安置房进行安置,旧房拆除期间可享受每月500元的租房补贴,且10天内完成旧房拆除的还可享受额外70%的安置补贴款项,大大降低了群众的搬迁成本。
为了打消有意向搬迁村民的顾虑,李庄村“两委”干部赵丰云以身作则,给大家注入了一剂“强心针”——将自己唯一的合法住宅进行了搬迁报名。“如何打消农户的观望念头,是我们村‘两委’干部接下去工作的重点。” 赵丰云表示,“我是党员,我带头搬,这不是一句口号。”她与其他3名党员带头拆除自家房屋,让许多一开始存有疑虑的村民吃下了定心丸,由不想搬转变为我要搬,纷纷协助村集体共同开展自然村向中心村集中项目。
项目顺利完成,如何让搬迁群众得以实现“搬得出、稳得住、有事做、能致富”?
“为了盘活现有土地资源,实现搬迁后续稳定发展,我们将集中搬迁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组合起来,全力打造了村集体增收和群众致富的双赢格局。”乔永军说。
通过对搬迁后腾出的宅基地全部进行复垦、复绿,李庄村共增加耕地32亩,建设用地指标32亩,全部完成后达到54亩。同时,陆续进行土地增减挂钩指标交易,搬迁后经复垦的结余土地指标全部完成交易后,交易金额将达到近一千万元。
2022年,李庄村党支部创办盛隆农业专业合作社,采取由合作社带头复垦利用闲置土地的方式,鼓励搬迁村民入股,按照1亩藕池地计5股,1亩水稻地计3.5股,1亩丘陵地计1.5股,1000元现金计1股的模式分配农户股权,发展莲藕、旱稻等特色产业。同时延伸产业链条,新建农产品加工车间,增强“旅游+产品”的综合效应。注册“李庄生态藕”和“李庄荷叶茶”2个特色品牌,以合作社产出的荷叶、莲藕、节水稻等农产品为原料进行深加工,生产高端荷叶茶和藕粉等产品,年增收达10万元。
昔日“空心村”,走向振兴路。田头有活干、村里有班上、家门口有钱赚照进了现实。
“我们将以加快建设‘荷美乡村·君子李庄’为目标,立足新发展阶段,贯彻新发展理念,融入新发展格局,全力以赴拓空间、优环境、强民生,书写出美丽、幸福、富强的高质量发展新答卷。”谈起未来的发展,乔永军信心满满。(大众报业•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曹儒峰 通讯员 纪宗玉 肖明媛 报道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