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化观察|娃娃盘串 盘的是啥
2023-06-15 07:59:12 大众报业·大众日报

今年起,一种传统印象中属于“大爷文化”的标配爱好,在小学生中风靡开来

娃娃盘串 盘的是啥


(相关资料图)

□ 本报记者 田可新

本报实习生 王远润

德云社相声演员孟鹤堂凭一句经典台词“盘他”走红。其包袱里,盘的就是各类文玩手串。在大众的固有印象里,盘串是胡同大爷们的日常习惯。不过,从今年起,这种“大爷文化”的标配爱好却在青少年特别是小学生中风靡开来,着实惊掉了一众人的下巴。有人笑称,这是国人“又一传统文化血脉觉醒”。但也有人发现,这更像是剑走偏锋纾解焦虑的癖好。那么,如今横跨老中青多个年龄层的盘串行动,到底盘出了啥?

娃娃盘串 叫人哭笑不得

早前,小天才手表是小学生的社交“神器”;2022年,高唱《孤勇者》才能对上孩子圈层的暗号;眼下,盘着小手串,才不至于在好友面前落伍……一阵阵流行风刮过,让人越来越看不懂。

记者和几位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聊盘串,没想到迅速借此打入孩子们内部。他们纷纷热情地向记者展示自己的“珍藏”。四年级的小娜戴了一款粉水晶手串,自豪地告诉记者,班上很多女生都羡慕;五年级的小陆则从姥姥那里拿来金丝玉竹手串,让同学们直呼“哇塞”……孩子们购买手串多是在景区、文具店或是网上,有的消费了30多元买来一两条,也有的花了两百多元买了七八条轮换着戴。以串换串的现象也很常见,同学们在交换手串、交流玩法中找到闺蜜、铁哥们儿,课余时间倘若腕上空空,倒真的不合群了。这么看,手串还真成了孩子们打通社交壁垒的“硬通货”。

娃娃盘串,多少令人有些哭笑不得。青少年能迅速建立统一的爱好,最大的心理动力,无非跟风而已。就像80后、90后儿时收集小浣熊英雄卡,用彩色线绳编各种花式的手链,喜欢玩转笔,课下的时间抄歌词……他们从众而行,逐渐形成一代人特有的共同记忆,别有一番生趣。身处局外的成年人,因为有代沟横亘其间,自然视盘串为“怪癖”。

“怪癖”年年有,为何今年盘串引发社会如此强烈的关注?大抵还是因为这跨代际的爱好产生了强烈的反差。这边,右手翻看课本,左手一圈圈揉捻着串珠,潇洒自如;那里,弓身背手,手中捻动的珠串快速旋转……这样的镜头在短视频平台上已经屡见不鲜,也导致了部分人无法理解却大为震撼,更无奈地调侃:盘着盘着,难道娃娃们传统文化的DNA动了?

手串一直是社交“神器”

若说只有大爷大叔们才能盘串,的确有失偏颇。手串多用来装饰,但孩子们通过佩戴以炫耀获得自信,倒有几分还原了手串最早的功用。手串自古就是身份的标志。祖先们将牙齿、贝壳等钻眼穿串佩戴,后又取用宝石、珍珠等做材料,或华丽夺目,或工艺精巧,都是古人社会地位的重要象征。

手串一直是社交“神器”。《红楼梦》第十五回中,北静王特意接见了贾宝玉,心中十分喜爱,将腕上一串念珠卸了下来,递与宝玉道:“今日初会,仓促竟无敬贺之物,此系前日圣上亲赐鹡鸰香念珠一串,权为贺敬之礼。”其间承载了匪浅的情谊。到了第十六回,林黛玉从家乡苏州归来,贾宝玉将北静王所赠的鹡鸰香串转送给黛玉。岂料黛玉不屑:“什么臭男人拿过的,我不要它。”尽管黛玉不屑一顾,但这串念珠却又一次承接了情感的起承转合。

传统意义上的盘串文化,盘的更是心境。自佛教传入中原后,人们通过念珠来寄托信仰、祈福静心。后来,盘串逐渐衍生为大众喜闻乐见的文玩文化行为,有了把玩之意,既满含重视手中珍宝、爱不释手的情结,又在那循环往复的绕动中,回避忧愁、寻找平静。盘串人也愿将其称为“拴马索”,隐喻人心杂念纷飞、刹那不停,盘手串便可增加定力、断除烦恼。电视剧《雍正王朝》中,康熙亲传雍正一金丝楠木念珠手串,希望其善待兄弟及臣民。以至于后来十四皇子允禵多次顶撞,雍正皇帝都是紧握念珠,选择忍让。这一盘串的细节,也有一定的历史深意。

“文创热”在拱火

当下盘串风劲吹,还与相当一部分的青少年受到历史题材影视剧影响有关。

曾经,古装剧《延禧攻略》中的富察皇后就是个文玩迷。她水晶手串时时不离手,彰显了这位剧中乾隆皇帝的白月光质朴、冰清玉洁的一面。该剧播出后,同款产品大火。许多商家都借机推出类似产品,赚得盆满钵满。直到今天,“富察皇后同款”依旧是购物网站上的热销货,一月能卖出上千件。

手串热销有粉丝经济、营销文化的影子。刚刚完播的爆款剧《长月烬明》,更有团队抓住市场脉搏,巧妙运作了衍生品项目,设计师提炼了人设、服饰、故事情节、代表道具等作为设计灵感,最终推出设计款复合型品质手串,每一个角色手串都被赋予了人格化的意义,仅在包装的设计上,WUDOLL设计师就融入了剧中道具、场景,每一个上头剧粉都能在包装上发现喜爱角色的元素,甚至在发货环节,WUDOLL巧妙将发货人设置成对应角色的名称和地址,确保在每一个触点给用户惊喜,其销售很快破千万,着实用手串把粉丝狠狠拿捏住了。

家长的“鸡娃”情绪还需消解

盘串恐怕还算不上一种传统文化的降龄化复兴,相当一部分青少年盘串,是为了解压。

省城某高校研二学生小群也是盘串大军中的一员。她拥有多个花色的琉璃手串,不论是背单词时,还是写论文作业时,左手都没闲着,将琉璃手串盘得哗哗作响。她自己都笑称,与其说是爱上学习,不如说是迷上了绕指柔。“手脑并用间,仿佛时间也过得特别快,这让本来很枯燥的功课平添了一些趣味。”

年轻人沉迷盘串,其实更和近年来80后、90后先后热衷涂色解压、打毛衣、绣十字绣等行为没有本质区别,直到今天,青少年对一些类似于尖叫鸡、水晶泥、迷你沙包等解压玩具仍情有独钟。从这个角度讲,手串更像是一种最新上架的解压产品。

“年轻人从这些行为中能具体收获什么实质内容,倒也未见得。但这的确可以成为焦虑情绪的发泄口。多数情况下,也是一种积极的、正向的表达。”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李聪颖认为。

焦虑是十分常见的社会心理,是一种面对压力产生的紧迫感,也是展现想要积极解决问题的一种心态投射。这种心理,无论老幼,在日常的生活中都可能存在。即便深刻如鲁迅,也会在《野草》中倾诉作为人的不安与焦灼。适度焦虑不一定是坏事,面对竞争或考试,这样的情绪有助于提高大脑的兴奋度和感受性,让人们处于思维的主动知觉状态,从而更好地发挥。但当焦虑情绪达到一定程度,不及时排解,就会产生诸多生理、心理和行为上的不良反应,造成失眠、烦躁等。“这些解压行为,只要没影响正常的生活节奏,没有玩物丧志的趋势,就不必大惊小怪、过度解读。”李聪颖说,可以通过听音乐、看电影,与好友倾诉,增加体育锻炼的频次,解除压力,渐渐把自己的生活谱成更为明快的乐曲。解压更关键的是消解家长的“鸡娃”情绪,不传导那些由争胜心、功利心带来的忧虑给子女,不强行让孩子替自己出征,营造一种更为成熟的社会心态。

初级